2023暑期社会实践简报之三十六:愿黄土石碑久立,不忘文化永留存

点击数:    时间:2023年08月13日 21:22   作者:    录入:王雅凤    来源:          

  “天命玄鸟,降而为商”商代是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文字记载的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它无疑是黄河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透过殷商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探寻中国思想的起源,去寻求中国文化的渊薮。为深入了解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河南工业大学中国文物推荐行文队实践团来到郑州商代遗址,决定亲身感悟文化发源的脉络与痕迹。

(图为郑州商城遗址城墙与保护碑刻)

  郑州商代遗址属于商代早期都城遗址,占地面积约25平方千米,其中包含三重城垣遗址、宫殿区遗址、居住聚落遗址、墓葬区、手工作坊遗址、窖藏坑等遗迹类型,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铜器、玉器、骨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其中以周长约7千米的城垣遗址和分布范围巨大的宫殿区遗址保留最为完整,也最具历史文化价值。2023年8月5日,中国文物推荐行文队实践团队成员来到郑州商代遗址,通过实地走访文化遗迹,切实体会遗址蕴含的文化内涵。

  天公不作美,团队到达时天空已经布满阴云,无法在艳阳天领略遗址的恢弘气度一度让成员感到可惜,但抵达遗址时却感受到遗址别样的气势。雨势渐大,团队成员站在保护碑刻旁,仰望高约10米的遗址城墙,阴云闪电之下,墙体上的几丛草随风雨飘摇,遗址城墙却显得更加庄严肃穆,比平日里多了几分凝重。

  天气不佳,园区内没有什么游客,团队成员经过立在园区门口的商都遗址公园石碑,向内部走去,希望近距离地走进城墙。我们顺着台阶往城墙向上,踏上木制栈道,近距离接触商都城墙的开放部分。后来了解到,修缮木栈道不仅方便游客游览外城墙,还起到了保护城墙,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木栈道两侧绿茵密布,为古老的城墙带来生机。

(图为商代毫都都城遗址石碑)

  向路对面看去,刻有“商代毫都都城遗址”字样的石碑在雨中挺立。石碑建造在正方形高台上,汉白玉护栏在四周装饰,石碑顶端雕饰着双龙戏珠,中间刻有“古都遗韵”四个篆体字。这座新中国建国以后修建的石碑背面刻有《商代亳都都城遗址碑记》,记录着商代遗址发掘考古遗迹保护的整个过程。

  “要通过历史文化以了解中华民族之所以为中华民族,这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终点。”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留存于古籍旧典的一句一字,蕴含在黄土石碑的一粒一瓦。岁月的风吹雨落在墙体上留下不可逆转的痕迹,而我们能做的除了尽心尽力保存,更多的是要将遗迹、文物中留存的故事传承下去。

(图为团队成员在保护碑刻前合照)

  天空依旧密布阴云,潮湿的风卷携着浩荡的历史气,一下吹了满怀。团队成员怀着不舍的心站在保护碑刻前,对这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遗迹告别,希望这条城墙、这些石碑长久地屹立在中华大地,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扎根人心。

(撰稿:河南工业大学中国文物推荐行文队社会实践团队 审稿:全媒体中心/实践外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