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河南工业大学“两弹一星”寻迹人志愿者团队来到了甘肃省酒泉市博物馆,以“强国有我,‘核’你同行”为主题,探寻“两弹一星”前辈们的足迹,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两弹一星”精神,并对“两弹一星”精神进行宣讲。
博物馆“传承创新”展厅,面积约450平方米,陈列了发射成功的火箭模型、“两弹一星”老前辈们的照片以及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展历程。每个火箭模型前都有着详细的讲解,以神舟五号为例:神舟五号(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曾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砥砺前行的前辈:钱学森、钱三强、程开甲、邓稼先、朱光亚、于敏、孙家栋、周光召等等,他们的功绩姓名都被刻下,被铭记。团队成员们认真参观,漫步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长河,感受先辈们的忘我奉献,也感受着国家科技发展的进步。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展厅)
为了更全面更详细地了解“两弹一星”精神内涵,团队成员们认真倾听了博物馆讲解员的讲解。在讲述中,团队成员了解到,“两弹一星”源于上世纪50年代,刚刚解放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全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盼望早日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1956年5月,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宣布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导弹的决定,批准组建国防部导弹管理局和导弹研究院。老前辈们奔赴大西北,在茫茫戈壁滩上,在极具艰苦的环境下开始了“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而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发达,研发环境大大改善,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大西北,投身于核事业,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听完以后,成员们的内心又一次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对于前辈们和现在依然在为核事业奉献的青年们怀有深深的敬佩。
(图为团队成员听讲解员讲解)
参观完博物馆后,团队成员们对于我国的核事业有了深入了解。对于“两弹一星”精神也有了更深的体会。“两弹一星”不仅为中国建立战略导弹部队提供了装备技术保障,增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御能力和作战能力,而且带动了中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两弹一星”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挺直腰杆站起来的重要标志,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激发了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在那个艰苦的时代,是无数的前辈们不畏艰苦、不怕困难,迎着艰难险阻创造了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而现如今的青年也应如他们一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图为团队成员与载人航天模型合影)
(撰稿:河南工业大学“两弹一星”寻迹人社会实践团队 审稿:全媒体中心/实践外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