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满历史韵味与文化底蕴的夏日里,河南工业大学“语脉乡风”普通话宣传团队踏上了前往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旅程,旨在通过实地探访与学习,深入了解中文文字的发展历程,体会其博大精深,同时进一步了解推广普通话这一国家通用语言的重要性。
中文文字: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传承
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仿佛穿越回那个甲骨文初现、汉字逐渐成形的时代。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且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从最初的契刻符号,到仓颉造字的传说,再到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演变,每一步都见证了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与文化的传承。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汉字的形态之美,更感受到了其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无穷的艺术魅力。

普通话:国家的通用语言,民族的纽带
普通话,作为现代标准汉语的称呼,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语言财富。自1956年被正式确定为国家通用语言以来,普通话的推广不仅加强了各民族间的交流与理解,更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它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五湖四海的中华儿女,让我们在语言的交流中找到了共同点,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归属感。

学习心得:感悟文化,传承精神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我们亲身体验了十二生肖甲骨文雕版印刷,亲手触摸那些古老而神秘的文字符号,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普通话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大学生,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任,而普通话正是我们传播文化、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通过这次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学习,我们更加坚定了学好普通话、写好中国字的决心。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普通话的学习和推广中,用实际行动践行“说好普通话,写好中国字”的誓言。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中文文字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推广普通话、传承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河南工业大学“语脉乡风”社会实践团队 审稿:全媒体中心/实践外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