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暑期社会实践简报之二十六:古刹白马传千古,檐间钟声醒世尘

点击数:    时间:2024年08月08日 14:57   作者:    录入:王雅凤    来源:          

7月11日,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寻旅洛邑”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的“中国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在这里进行了以白马寺为例的中国古代寺院建筑文化宣讲以“写出你心中的白马寺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游客互动活动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白马寺镇,北靠邙山,南望洛水,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白马寺作为中国最早的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之称。寺院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且在20世纪末以来相继被泰国印度缅甸等政府出资建造佛殿;是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的国际化寺院。一道敕令,准备了整整4年,一场大梦,修建成千年古寺。正是由于白马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建筑的智慧与美学,团队才决定在此选址进行实践调查。

七月流火,正值盛夏,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寻旅洛邑”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11日上午在白马寺入口集合,头顶骄阳,精神焕发。

 整装出发后,首先由团队中的一名成员在古刹门前开始了对白马寺建筑文化的宣讲,并由另外两位成员录制了宣讲视频。

同时其他三位成员进行寺院建筑群的参观和视频记录。

在团队成员的宣讲过程中,跨越千年庄严宏伟的白马寺建筑群呈现在了大家面前。通过团队成员的讲述,大家了解到了白马寺建筑群独特的建筑风格,如设计上结合了中国汉代和印度佛教的中西方合璧的建筑风格,同时天王殿、大雄殿各殿沿南北中轴线排列,体现了中国宫殿式建筑的传统布局。白马寺内的塔式建筑、殿堂及园林设计,展示了佛教建筑的特色与我国古典园林的结合。通过宣讲,山门的庄严古朴、大佛殿的典雅肃静、异域神圣的泰缅印三国佛殿群一一呈现在游客们和团队成员面前,大家在参观的同时也深深了解到了这些宏伟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价值,向人们普及了白马寺建筑群的重要意义,给大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团队的另外三位队员在参观过程中也不禁感叹不愧为“世界第一古刹”白马寺的建筑之美。参观过程由白马寺中国建筑群出发,历经泰、缅、印三国佛教建筑群,最后在寺庙大门会合。参观过程中队员们领略到了中国第一座官办寺院悠久的历史,看到了大雄宝殿和天王、毗卢殿的雄伟,同时也有中国古代建筑的钟楼、飞檐斗拱等经典元素。参观国际寺院群时又为异域建筑所惊叹。这些寺庙群庄重典雅,金碧辉煌,它们共同坐落在这千年帝都,安静地聆听来往人们的轻声祷告,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建筑与世界佛教文化和建筑的代表之作。

 7月11日下午,团队开展了以“写出你心中的白马寺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游客互动活动并全程直播,在热火朝天的活动过程中,一名团队成员负责了直播过程中问题的解答,其他团队成员组成小组接待来来往往的游客进行互动活动,来自各地的游客们十分积极,在便利贴上留下自己对白马寺或是洛阳千年帝都的感悟,并把它们贴在团队提前准备的展示白板上。

活动刚刚开始时,许多游客就驻足观望表现出好奇,但参与积极性稍低。而队员们则积极与人们交往,鼓动游客参与活动,并在直播过程中积极解答网友们的问题。在队员们的努力下活动渐渐开始火热起来,很多人留下了自己对于白马寺、洛阳文化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评价:“白马寺是高尚的,给人慰藉的”、“洛阳很美,下次还来”、“神都洛阳,万古长青”等等许许多多的评价被游客们写在纸上。参与活动的游客中有从外省远道而来的大学生,有刚参加过高考的准大学生,也有父母带领的小朋友。团队成员在活动中也与游客们进行了攀谈,得知人们都很喜欢白马寺的宏伟和洛阳的魅力,而在交谈过程中,最令人动容的就是一位妈妈的发言,这位妈妈说孩子从小在美国长大,所以特地带他回来看看我们国家自己的文化。她说:“洛阳很美,中华文化很美,孩子相对于其他国人来说从小在美国长大,文化自信并不是很强,所以带他来看看咱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小朋友也明确表示自己很喜欢洛阳,十分喜欢中华文化,之后还会再来的。这位母亲将孩子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放在第一位,让孩子身处异国时也不忘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十分令人动容。这不仅能体现出中华文化的璀璨夺目和源远流长,还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一脉相承的身份认同。活动最后,团队收获了许多游客的互动便签,队员们把这些便签贴在白板上留影纪念。


在此次的实践活动中,团队面临着高温和与游客破冰的种种挑战,但团队成员靠着齐心协力和通力合作,最终仍取得了丰富宝贵的成果。最后,在传播弘扬中华文化的路上,期望“寻旅洛邑”社会实践团队再接再厉,为中华文化的弘扬传播提供更多的动力!

(撰稿: 河南工业大学“寻旅洛邑”社会实践团队 审稿:全媒体中心/实践外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