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暑期社会实践简报之三十六:灯火阑珊处,汴京灯笼张

点击数:    时间:2024年08月27日 18:10   作者:    录入:王雅凤    来源:          

8月19日,晨光轻抚古城,“微光致远”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继续实践,踏上了探索开封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的旅程,心中满载着对古老技艺与璀璨文化的期待。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参观,而是一次穿越时空,与光影共舞的奇妙邂逅。

当晨曦初破,天边泛起温柔的鱼肚白,理事厅小街在淡淡的晨光中渐渐苏醒。团队成员们,踏着轻快的步伐,满怀期待地走进了这条充满历史韵味的小巷。此行的目的地是坐落在街尾的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一场关于非遗文化的探索之旅将在这里继续展开。

随着脚步的临近,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映入眼帘,那便是灯笼张博物馆。团队成员轻轻地,几乎是小心翼翼地,用指尖轻叩那扇雕花木门,仿佛是在向这座承载着无数故事与技艺的殿堂致以最诚挚的问候。

(图为开封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外景 通讯员 微光致远团队 供图)

“咚咚咚”,三声清脆而有节奏的敲门声在静谧的早晨回荡,仿佛是在向沉睡的历史低语,唤醒了久远的记忆。随着大门的缓缓开启,一位身着传统服饰、面容慈祥的老者出现进入视野,他便是“汴京灯笼张”第七代传人张俊涛老先生。张老先生的出现,为这清晨的小巷增添了几分庄重与仪式感。他微笑着向团队成员们点头致意,带领成员们踏入了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博物馆的殿堂。

步入博物馆的第一层,像是踏入了一个梦幻般的灯笼王国。首先吸引众人目光的是那旋转不息的走马灯,其内部巧妙设计的纸轮在热力驱动下缓缓转动,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电影般在灯面上流转,讲述着古老而又神秘的故事。走马灯旁,缀珠灯以其独特的魅力静静闪耀,每一颗珠子都像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串联起无尽的想象与梦幻。

(图为馆内缀珠灯 通讯员 微光致远团队 供图)

继续前行,木板灯画以其质朴而又不失细腻的画风吸引了团队成员们的驻足。这些灯笼以木板为底,上绘山水、花鸟、人物,每一笔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情感。画中的山水似是能言,花鸟似在轻吟,人物则栩栩如生,引领着观者步入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世界。

转至另一侧,福娃灯以其独特的创意与温馨的形象,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这些灯笼以奥运福娃为灵感源泉,却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与意义。它们不再是简单的体育象征,而是化身为传递幸福与希望的使者。福娃们或欢笑、或嬉戏,形态各异,却都洋溢着纯真无邪的喜悦。每一盏福娃灯,都是匠人心血与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中“福”字文化的生动体现。而最令团队成员们叹为观止的,莫过于那盏凤戏牡丹灯。只见凤凰展翅欲飞,其羽毛斑斓夺目,栩栩如生;牡丹花下,绿叶扶疏,花瓣层层叠叠,娇艳欲滴。凤与牡丹的结合,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更寓意着吉祥、富贵与和谐。

随着脚步的轻盈移动,团队成员们踏上了通往二楼的楼梯。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松香与木质气息带领团队成员们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灯火阑珊、匠心独运的年代。这里的光线柔和而神秘,每一缕光线都蕴含着古老而深邃的故事。烛台上,精致的雕刻与细腻的纹理交相辉映,在烛光的映照下更显生动与立体。那些龙凤呈祥、牡丹富贵的图案在光影流转之间翩翩起舞,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而制灯工具的展示区则更像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地诉说着灯笼制作技艺的演变与发展。一把把锋利的刀具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它们曾是匠人们手中最得力的助手,如今却成了展示台上的一件件艺术品。那些模具、胶水、纸张等看似普通的工具与材料,在匠人的巧手下却能化腐朽为神奇,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灯笼作品。这些工具与材料不仅见证了灯笼制作技艺的精湛与独特更承载了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制灯工具 通讯员 微光致远团队 供图)

团队成员静静地凝视着每一件展品,心中涌动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这些烛台、灯台与制灯工具,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它们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一段段关于光与影、美与梦的故事。

漫步在这光影交错的灯笼世界中,微光致远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与那些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灯笼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对话。他们被这些灯笼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魅力所深深吸引,也更加坚定了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与信念。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带着这份收获与感悟,继续前行在探索与传承的道路上,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芒永远璀璨夺目。

(撰稿:河南工业大学“微光致远”社会实践团队 审稿:全媒体中心/实践外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