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   时间:2025年08月20日 09:10   作者:申家宝 孔丽   录入:李雪丽   来源: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指示,积极响应学校“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专项社会实践号召,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禾之力,传核之梦”志愿宣讲团于2025年6月5日上午走进河南省实验小学北龙湖校区,面向该小学三四年级200余名师生开展了“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活动。

(图为宣讲现场)
上午九点半,实践团队抵达河南省实验小学北龙湖校区多媒体报告厅,成员们对设备及宣讲内容流程进行了现场调试和再确认,以确保宣讲活动顺利进行。上午十点,小学生代表进行开场致辞之后,队长程晨向学校领导、师生致以诚挚问候,并简要介绍活动背景。她向同学们介绍:两弹一星事业是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历史阶段的关键一环,蕴含了“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时代精神。
宣讲首先从历史大背景出发,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防形势。主讲人程晨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小学生们了解到“两弹一星”的“两弹”和“一星”分别是什么,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小学生们从多方面介绍了“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讲述了老一辈科学家在戈壁深处隐姓埋名、自力更生的奋斗史诗,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火种播撒进童心,获得了学生们的积极响应。主讲人用鲜活事例让现场师生感受到,正是无数科研人员舍小家为大家、不计个人得失、甘于清贫和奉献的精神支撑,让中国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与美、苏两国几乎“逐梦竞速”的科技突破。

(图为主讲人程晨向同学们讲解“两弹一星”精神)
在介绍完“两弹一星”的艰苦历程后,主讲人程晨详细阐述了两弹精神内涵,并深入介绍典范功勋人物。实践团队将“两弹一星”精神的介绍分为“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五个板块进行,通过与小学生提问互动来帮助小朋友理解每个词的含义。接着,主讲人通过对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于敏、孙家栋等科研先驱,在条件匮乏、物资紧张、信息保密等极端环境下,持之以恒、严谨治学、团队协作的不懈事例,进一步剖析这些精神为何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价值。在此过程中,小学生们的回答令人赞叹,他们不仅可以结合自身经历来回答每个问题,也了解许多我国的著名科学家。同时,程晨也呼吁同学们要从日常学习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将“两弹一星”精神内化为脚踏实地、勤学善思、勇于创新的行动指南。

(图为踊跃回答问题的同学们)
在“两弹一星”基础精神宣讲之后,主讲人程晨通过具体实例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在核工业与航天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她从“华龙一号”核电站的自主创新、安全设计和国际领先优势谈起,展示了辐照灭菌、质子治疗等核技术为民生福祉带来的切实成果;随后,她又回顾了从“北斗导航”到“嫦娥探月”、从“天问一号”到“祝融号”火星探测器的不断突破,强调新时代核航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我国迈向科技强国。通过这些介绍,程晨让学生们对“国家硬科技背后的国之重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将来或投身科学研究,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热烈期待。

(图为积极回答问题的实验小学同学)
宣讲进入最后一个环节,实践团队精心设置了“知识小问答”模块,与实验小学学生零距离互动,通过抢答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在每位小学生积极回答过后,团队成员也会给小朋友们简单的小礼物予以嘉奖。对此,实验小学的同学们踊跃参与,纷纷就“如果我是科学家愿不愿意为国家隐姓埋名”、“在日常学习中如何践行自力更生”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许多孩子慷慨激昂地表示:要将“两弹一星”精神运用于自己未来的学习规划中,坚定献身祖国、服务社会的信念。

(图为团队成员与实验小学同学们的合影)
此次“两弹一星”精神宣讲立意高远、内容充实,让孩子们在了解祖国科技发展史的过程中深受启发。该校始终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日常教学,以史为镜,引导学生树立“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将“两弹一星”精神有效传递给实验小学学子,也让团队成员切身体会到,作为新闻与传播学院学子,应当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使命。未来,他们将继续深入基层学校,以“宣讲+互动+调研”的方式,架起大学与小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让更多人感受科学报国的初心与力量。
(撰稿:河南工业大学“新禾之力,传核之梦”志愿宣讲团 审稿:全媒体中心/实践外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