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暑期社会实践简报之二十三:青春逐光筑梦 红色薪火传情

点击数:    时间:2025年08月27日 15:20   作者:    录入:李雪丽    来源:          

导语:

河南工业大学“青春逐光筑梦 红色薪火传情”社会实践团队走进郑州市二七塔,在泛黄的史料文献中探寻革命足迹,在英雄事迹的深情回溯里体悟红色精神的磅礴力量,为后续红色宣讲凝聚精神动能,让青春理想与革命传承在行走中激荡出动人回响。

正文:

下午,“青春逐光筑梦 红色薪火传情” 团队成员们精神抖擞,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来到郑州市二七塔前。抬头仰望,这座巍峨的双塔建筑庄严肃穆,塔身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经过安检步入塔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二七烈士群像雕塑,他们眼神坚毅,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得知:“这里是为纪念 1923 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建,每一层都记录着工人阶级不屈的抗争历程。”团队成员们驻足凝视,心中涌起无限感慨,仿佛能穿越百年风雨,感受到先烈们为真理和正义挺身而出的勇气。

从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历史照片,到当年工人使用的工具;从烈士们的书信手稿,到记录罢工历程的文献资料……每一件展品都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百年前的时光之门。团队成员们按照塔内浏览方向,参观文物与历史对话。目光掠过工人们集会的老照片时,有人下意识握紧拳头;读到烈士遗书的字句时,有人悄悄别过脸抹了下眼角。

团队成员沿着二七塔层层向上爬缓步前行,展厅内的光线柔和而肃穆。我们的目光依次扫过玻璃展柜里的老物件:锈迹斑斑的铁路道钉、罢工工人佩戴过的红袖章、字迹模糊的请愿书,还有那一张张定格着历史瞬间的黑白照片。有人微微前倾身体,凑近看展品说明;有人指尖轻点笔记本,快速记录着关键信息;也有人举起手机,小心翼翼地拍下那些触动人心的细节。在这片安静里,百年前的呐喊仿佛穿越时空而来,与成员们的呼吸交织在一起,让红色的记忆在凝视中愈发清晰,在心底慢慢凝结成沉甸甸的力量。

这次参观学习,对新传学子而言,更是一次关于“如何讲好红色故事”的生动课堂。团队成员们不仅沉浸于历史的洪流,更以专业的眼光审视着展馆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空间布局和叙事手法,将“二七精神”与郑州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紧密相连。从黑白影像中铁路枢纽的轰鸣,到航拍镜头下国家中心城市的璀璨夜景;从旧时工棚区的缩影,到如今二七商圈繁华的实景呈现……强烈的视觉对比本身就是最有力的传播语言。站在塔顶,俯瞰脚下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回望塔内凝固的历史瞬间,队员们深刻体悟到:新闻传播,正是连接历史荣光与当下辉煌的桥梁。我们思考着,如何用自己的专业所学,让林祥谦们的呐喊穿越时空,让“二七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感召力,让更多人理解红色基因如何塑造了今日郑州的筋骨与灵魂。

对于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青春逐光筑梦 红色薪火传情”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来说,这次二七塔之行,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与专业赋能之旅。我们以未来传播者的身份,亲临历史的现场,触摸信仰的温度,感受精神的伟力。队员们眼中闪烁的,不仅是对先烈的无限敬仰,更有对自身记录历史、传播真理、引领价值这一神圣职责的深刻体认。我们领悟到,“逐光筑梦”不仅需要理想情怀,更需要扎实的专业能力去捕捉和传递那束指引方向的精神之光;“薪火传情”不仅需要满腔热忱,更需要掌握有效的传播技艺,让红色的火种生生不息,点燃更多人的心灯。每一次对历史的凝视,都是对传播初心的叩问;每一次对文物的解读,都是对叙事能力的锤炼。当夕阳的余晖再次将二七纪念塔映衬得庄严肃穆,团队的参观学习活动圆满落幕。然而,对于我们这群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而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征程才刚刚启航。我们从二七塔带走的,不仅是历史的震撼与感动,更有沉甸甸的专业思考与使命担当。这矗立的双塔,在我们心中,不仅是一座丰碑,更是一个永恒的、需要用心用情去讲述和传播的“红色IP”,是我们作为未来传播者最生动的教材和最珍贵的文本。

(撰稿:河南工业大学“青春逐光筑梦 红色薪火传情”社会实践团队 审稿:全媒体中心/实践外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