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觅踪”团队此次游览革命遗迹社会实践活动从两个地方入手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党史,更加清楚地知道先烈英雄们对新中国成立的贡献。

8月4日,“觅踪”团队的一部分成员走进孙中山纪念馆。走近纪念馆,气氛肃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映入眼帘。特别是纪念馆四楼结尾部分的大型电脑喷绘《世纪伟人》,生动地诠释了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阐述的从孙中山、毛泽东到邓小平20世纪三位伟人在我国近现代历史上所起的巨大作用,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它是孙中山纪念馆下属机构之一,位于藏经楼东侧有六百年历史的灵谷公园无梁殿内,展出辛亥革命前后57位名人蜡像。这些雕塑促使参观人员更加深刻地铭记历史上的先烈,反思历史,一定程度上明白国民党失败的必然性,坚定了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觅踪”团队的另一小队走向河北邢台的抗大纪念馆,寻觅抗日战争时期先烈英雄的故事。1940年11月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由延安辗转迁址到河北邢台,留下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邓小平、刘伯承、罗瑞卿、何长工及抗大学员生活、学习、战斗的峥嵘岁月。抗大纪念馆陈列着自抗大1936年建立到新中国成立14年的建校史和艰苦卓绝的战斗史的大量图片和实物。看着这些图片和实物,许多参观人员都湿了眼帘,感慨于抗日民众的不易。
此次团队通过对这两个地方的参观学习,更加了解了历史,坚定了爱国爱党热情,更加认为党史学习应该普遍地进行全民推广,深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优越性和先进性。每个人都应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知道如今幸福生活的不易,更加珍惜如今安稳的生活和社会,更加坚定对祖国的热爱,更加勇于投身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撰稿人: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觅踪”团队 审稿人:全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