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基因,增进对英雄先烈的崇敬之情,增强家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2022年7月20日上午,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1周年之际,“新火相传”党史学习教育团成员走进红色基地第一站——位于舟山革命烈士陵园之下的海山公园,与红色文化独特的人文风景邂逅,身处绿木山林间感受和平岁月的美好,一段段英雄事迹遍在耳边传承。
绿木葱葱 一曲红歌献先烈
(图为吹奏者吹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进入园区,松柏成林,翠竹成片,目之所及是一片溪水潺潺,欢声笑语。正值暑期,来海山公园游玩的人很多,伴着夏日海风放起高高的风筝,绿荫草地上铺开的放着各式各样零食的餐布,潺潺溪水声中偶尔伴有孩子抓到蝌蚪的惊呼声,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我们不禁也微笑起来,融入了这样的气氛中。
正沉浸在这样轻松平和的氛围之中,耳边突然响起了悠扬的萨克斯声,侧耳倾听,正是我们最熟悉的那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惊喜之余,我们循着乐声找到了吹奏者,而在他的身边,一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头发花白,正细细地听着乐声。演奏结束后,我们上前采访吹奏者,他告诉我们,他每天都会来海山公园练习萨克斯,吹的歌都是他熟练的红歌,从《我爱你中国》到《唱支山歌给党听》。7月1日建党101周年时,他也在这里吹奏,当时许多来这里献花的人们都会驻足夸赞他的乐声动听,他笑着对我们说:“当时的革命者们,最大的目标就是让大家过上美好生活,不惜用鲜血来换。我在这里吹萨克斯,也许也能让山上的他们听到,让他们安心呢。”听到这里,我们都不禁为之动容,一边的老人也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拾级而上 一束鲜花祭忠魂
7月以建党节为伊始,开启中国共产党的党月。峥嵘岁月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民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凯歌。
烈士陵园中,长眠着150位牺牲于牺牲于不同时期的革命烈士,悼念烈士时,我们发现许多烈士牺牲时不过与我们年龄相仿,有些甚至连姓名都无法得知,他们视死如归,献身革命,不为功名,换来了如今的美好生活。而作为青年的我们,如何传承这份革命精神,如何讲好红色故事?需要我们每个人去深思。
陵园正中央的悼念台照壁上,雕刻着的“向烈士致敬”,其下摆放着建党日时共产党员们献上的鲜花,在烈日的曝晒下,昔日的鲜花已经失去了色彩,但是鲜花会凋谢,英雄却永远不朽。
(图为游客在悼念台悼念烈士)
红旗之下 薪火代代永相传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纵使时代变迁,但是革命英雄们的精神基因,却能够穿过时间的罅隙,融入每个人的血脉与基因。在舟山烈士事迹资料陈列馆中,渡海作战的巨型油画让人为之震撼,也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时候革命先烈渡海时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画面,而油画旁由毛泽东与邓小平同志手书的“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用革命的事迹来教育我们的后代”为纪念馆增添了几分庄严。
(图为队员参观烈士事迹陈列馆 柳奕宇 摄)
进入馆内,墙上的黄色展板展示了革命先烈的生平事迹,玻璃方罩内陈列着革命先烈的军服,用过的手榴弹、头盔......仿佛革命先烈们当时奋战沙场时的样子就在我们面前,在陈列馆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还聆听了梅馨、杨静娟、金维映、林茂成、钟盛芬、夏骑兵等的英烈事迹,被先烈们不屈不挠、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感动,心怀崇敬之情。而其中最令我影响深刻的是东海抗日女英雄杨静娟,十六岁时成为了一名青年小党员的她,即使是在被日寇执行死刑的那一天,也未透露出党的机密,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坚韧顽强的女性精神,她的事迹值得我们铭记,更值得我们传承。
在党的百年征程中,红色精神永不熄灭,青年人们接下时代的接力棒。通过本次实践,学习教育团成员们感受深刻,同时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精神,发扬红色文化,谱写时代信片的决心,当下青年,应当不忘共产党人的伟大壮举、殷切期望,领跑时代。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传承努力中,中国必将焕发出新的风华!
(撰稿:河南工业大学“新火相传”暑期社会实践团 审稿:全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