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暑期社会实践简报之四十九:乡村振兴路 创业正当时

点击数:    时间:2021年08月22日 22:16   作者:    录入:王雅凤    来源: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今年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年,为了深入了解并支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8月6日,河南工业大学“寻迹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汇通纸网有限公司进行拍摄采访,团队通过与经理王丹女士的交谈,逐渐深入这个由“返乡创业”政策而发展起来的企业,揭秘企业背后的发展故事。

为了提高调研效率,采访人员事前与经理王女士做了前期的一些咨询,大致了解了工厂的一些情况,向王女士说明此次调研的目的以及需要的材料,王女士表示十分配合。

2021年8月6日下午三点,实践团队如期抵达工厂,进入工厂后团队成员与王女士进行了简单的交谈,从中了解到,由于前期暴雨的原因,煤矿运输困难,发电量受限,导致工厂最近生产限电,可能到下午五点左右会停电。基于这一原因,团队成员也紧接着加快了拍摄采访的进程。

团队成员跟着王女士先后参观了工厂的插接车间、定型车间、织机车间和验光车间。在参观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有幸见证了聚酯网形成的全过程,从插接定型到纺织验光,每一次的蜕变都凝结着车间工人的心血。其中让团队印象最深刻的是插接车间,车间内全为女性工人,大概有十余名,由于插接的工作需要精细到每一根线都不能出差错,所以工人们都会在额外台灯下工作。既使面对强光,工人们也都高度集中,高度认真,全力以赴保证插接工作

的顺利进行。

(图为工厂女工作业场面 通讯员王乐 摄)

(图为技术工人进行裁剪工作 通讯员王乐 摄)

(图为工厂机器正在作业 通讯员王乐 摄)

工厂实地调研后,团队成员来到了王女士的办公室,对王女士进行访谈。在采访的过程中,队员了解到,企业是由王女士的父亲王新怀先生一手建立。早期王先生经常往来山东与河南之间做聚酯网的业务,后来政府推出了“返乡创业”以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王先生觉得这是企业做大做强不错的契机。在政策的支持下,王先生买下了聚酯网工业园区的一块地用来进行自己品牌的生产。王女士提到,在工厂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随着工厂的做大做强直到拥有自己的品牌和知名度,工厂所能吸纳的劳动力也越来越多,很多人不需要再去外地务工,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老人们的压力也会相对减少。同时由于企业的特殊性,需要招聘一部分女性员工,这样也使得当地的女性劳动力可以一边工作,一边顾家,解决了不小的家庭矛盾。

(图为对工厂负责人王女士的采访 通讯员王乐 摄)

实践团队在调研完后查找相关资料发现,王女士的企业位于沈丘县,而沈丘县还有一个美誉叫做“聚酯网之乡”。当时的政府也充分意识到这一优势,就把这些企业做着聚酯网的生意的企业聚集到一起,凭借着政策的大力支持使更多企业落地生根,更大更强。他们因为政策红利相聚到一起,形成了返乡创业园区。正是因为政策的支持和乡镇企业家的努力,沈丘这个不起眼的小县城慢慢的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更多年轻的企业家回乡创业,在发家致富的同时回馈社会。乡村振兴的路还很长,但这些企业家在持续发力!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难度、广度、深度一点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一点都不比过去少,在党的领导下,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稳定发力,继续抓好各项返乡创业政策落实,共同把返乡创业工作抓实、抓细、抓好,助力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撰稿: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寻迹人实践团 审稿:全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