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寓教于乐不等同于教育的娱乐化

点击数:    时间:2019年03月27日 09:09   作者:刘保庆    录入:张合斌    来源:原创          

近日,一份来自武大附中的高二年级化学试卷刷爆朋友圈,在网上引来几百万人次关注。引起网民关注的焦点是每道考题前都有一条诙谐的“段子”。不少网友表示:“各位同学有墙的扶墙,没墙的扶一下老师。”(武汉晚报3月12日)

作为90后的李鼎老师思维活跃,积极探寻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固然值得击掌称赞。但是,将“段子”引入课堂,应当慎重,要避免教育的娱乐化。

近些年,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学方式、考试方式也变得灵活多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改变传统注重知识教授的满堂灌模式,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段子”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虽然李鼎老师将其定位成“一份开学收心的测验卷”,但是不少考生反映,看见第一句就忍不住笑了。“收心”还是“放心”确实很难考量。即使能“收心”,恐怕效果也不甚明显。

“解压”的考虑恐怕也难说通。“段子”固然能引来开心一笑,但是“解压”的时机不对。不难想象,考试是紧张的。现在考题越来越灵活多样,不仅考核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水平,而且还考察学生的观察力和细心程度。甚至,学生还要时刻提防试题有意设置的“陷阱”。“解压”放在考试结束之后未尝不可,但是放到考试中,显然与考试的气氛有些违和。

退一步说,即使“段子”能够达到“收心”和“解压”的效果,也不合适。考虑“段子”合适与否的标准还是要从考卷考题来衡量。网上有些评论讲这些“段子”与后面的考题“密切相关”。我看并不尽然,两者实在是两层皮。“地球在流浪,学习不能忘”无助于后面考题的解答。两者最多只能说有一点联系吧了,不是必不可少。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妨将考题设置成现实问题,语言表达更形象具体、生动活泼些。这样会更有生活气息,更接地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意识。

寓教于乐不等同于教育的娱乐化。“乐”应该是内在于“教”的,是孩子从不懂到懂,从不能到能所获得的满足感和存在感。“段子”带来的快感和解决考题带来的快感不是一回事。甚至,“段子”的快感还会削弱化学等教学内容对严谨求实、冷静客观等科学素质的培养。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