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河南工业大学学习与振兴暑假实践团队走进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芝麻洼乡施楼村,以参观交流的形式了解太康县的,通过大棚蔬菜和光伏发电这些例子来感悟乡村振兴之路。
由于施楼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发展主要以农业产业为主,也被评为国家贫困县之一。但近几年,高郊农业发展迅速,这里有太康县最大的日光温室大棚860亩。因为丰富的物质资源和当地的地理优势,村民们辛苦劳作,借助大棚蔬菜发展经济。
大棚蔬菜就是在大棚上覆盖塑料薄膜所种植出来的蔬菜,可以人为控制蔬菜上市季节。采用大棚覆盖塑料薄膜种植蔬菜,就是人为地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可以调整蔬菜生产季节,这样的市场需求就会比较大,可以促进蔬菜优质高产,是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之一。
光伏发电也是因地制宜,当地人为了发展经济所寻求出来的方式,当地政府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项目,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贫困地区的用电问题,还可以实现精准扶贫政策,帮助当地发展经济,目的就是以此来激发乡村发展活⼒,增强乡村吸引⼒,构建新时代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
乡村振兴是建设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让农民逐步上楼进社区,又不失原本的乡土气息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就是再好不过的选择,利⽤传统乡村资源,⾛出了⼀条振兴之路,也说明了乡村振兴的内在潜⼒。
小队成员以图片和文字等形式记录下来了我们这次的实践活动,感悟到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应该还是由当地居民和政府共同努力,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物质基础和地理优势,努力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迈大步向前,社会实践的意义可能就是在于记录着,展现出这些不为大家所知的发展事迹。
(撰稿:学习与振兴暑假实践团队 审稿:全媒体中心)